从白酒度数看中国酒文化中国白酒分为不同度数这个常知是人尽皆知的,中国白酒的酿艺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白酒是以粮食酿造的,大约在公元前5000~3000年时候,中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当时酿出来的是黄酒,估计才几度。后来到了宋代,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开始大量酒曲造酒,酒的度数又进一步提高了,可以达到十多度。 酒度的定义是指酒中纯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如某酒100毫升中纯乙醇含量为10毫升,这种酒的酒度就是10度,但容量是随温度高低有所增减的。我国规定是在温度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毫升酒中纯乙醇含量多少毫升,是为该酒的酒度。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当中,酒和酒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酒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几千年的发展下来,白酒有低度酒、有高度酒,有38°、42°、45°、52°、60°等不同度数白酒。 白酒的度数与好喝程度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以及酒质的不同其实是会有所变化的,有些人就喜欢高度数的白酒,也有些人喝不了度数太高的白酒。白酒的酒度多少,并不是、也不能代表着酒的质量风味的优与劣。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这当然夸张了点。根据古代的容量标准来算,1斗约12斤,12斤白酒足以让人酒精中毒,那李白为什么喝完斗酒,还能诗百篇呢?他喝的是什么酒呢?在唐朝,现代意义上的白酒还没真正出现。那时的酒在酿制方法和口感上类似现在的黄酒,也就不超过10度。以现在52度白酒折算,斗酒也就是不到2斤白酒。而且黄酒对肠胃的刺激程度却与白酒完全不同。
|